我一直以為日本傾倒核污水這樣缺德又破天荒的事,一定會使香港的環保組織群情激憤,媽聲四起,結果卻是靜若寒蟬,不要說示威,連基本的聲明、抗議都不多見,印證了我一向的看法:環保(或所有)議題就是政治議題,議題設置權在華盛頓手上。
好吧,他們不說,我說。
日本在近代東亞史中罪大惡極,罪孽深重,戰後被美國強行帶入「和平」憲法,並通過產品、影視和優質的生活,妝扮成「文明」、「優雅」、「人畜無害」的小可愛,給人已洗心革面,努力改過的感覺,不過這次把核污水傾倒進太平洋,卻是把日本處心積慮數十年的「好人卡」一舖清袋,那個自私橫蠻的日本又回來了,而且一如概往地見小不見大,精於小計算,沒有大戰略。
先說說日本在傾倒核污水一事的如意算盤,日本的布局如下:
1) 既然世上大部分議題的設置權在華盛頓,而美國又是核污水的受害國,那美國就是重中之重。日本的方法是奉迎美國對華包圍圈,以換美國在傾倒核污水一事高抬貴手;
2) 用美國急於打造日韓小北約的心願,以美國力量脅迫日韓和解,使傾倒核污水一事少了韓國官方的抗議聲音;
3) 俄羅斯也是日本傾倒核污水的受害國之一,日本趁俄羅斯因為戰爭打成「壞人」,讓它在這次抗議完全禁聲;
4) 找國際原子能機構出一個模稜兩可的報告,使大部人混淆不清核污水的禍害;
5) 以七、八百億日元控制輿論。
在中國出手前,這五步都走得異常順利,我們看各國和世界環保團體的反應——美國默許、西方媒體沉默、韓國沒大規模遊行抗議、俄羅斯的抗議軟弱無力、權威機構報告的「支持」、環保組織集體失聲,也非常有效。
而且日本也預計了中國會如何出手。日本想法很簡單,中國因要應對美國的壓力,要統戰和爭取日本,只能示好日本,所以中國對傾倒核污水的抗議都會是雷聲大雨點小的。這個判斷不可謂錯,自中美貿易戰以來,日本一直跟著美國在半導體、台灣問題等事情上刺激中國,而中國對美國强硬反擊,但對日本卻是口術居多,行動不多。而民間過去三十年多次反日示威、罷買日貨更是波瀾不驚、毫無作用,更多時候,民間哈日的思維更會大大減弱官方的口術,所以在日本政府眼中,中國最多只會吵鬧,最多只會禁止日本十個縣的水產品,這是預期損失,不足爲慮。
結果,8月24日12點開始傾污,下午4點中國宣布對日本全面水產禁令,要知道中國市場是日本水産業是頭號大戶(佔30%),日本永遠也找不到麼近又這麼大的市場, 所以日本的反應是措手不及,竟然用命令的口吻「要求中國立即撤銷禁令」、「要告到WTO」!
為什麼這次中國出手之快之強之狠,遠超日本的想像?因為所謂統戰也要有統戰的價值,中國一直在爭取日本,希望日本可以迷途知返,但日本政府在過去三十年已完全右翼法,成了美國最徹低的跟班,而且往往是狗比主人兇,什麼「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」,所以日本的統戰價值也所餘不多,中國這次出手也代表了對日觀察的結束,以後對日的打擊力度將比美國強。
因此對日本而言,更大的問題在後頭。
戰後日本產品予人的感覺是做工精細,高質高貴,這是日本各界歷幾十年、耗費天量鑽研、營銷樹立起來的日本品牌形象,但隨著污水快速擴散,從日本東部海域到整個日本,從海洋到陸地都籠罩在高輻射中。往後,高質高貴的日本產品都會帶有核輻射標籤,這個標籤更會愈來愈大,讓消費者覺得日本産的不再安全,除了日本水產、將波及食品、化妝品、電器、汽車,甚至到日本旅遊(我就是趕在傾污前遊日的,也可能是最後一次遊日)。
我已知處理日本核污水有五個方法,最徹底影響最小的是混凝土固化,現日本選了一個表面上成本最低的方案,但卻是對日對周邊卻是為禍最深的,這就是小計算和大智慧的分別。
文:悠 然
學研社成員、傳媒人、經濟人,從事媒體編、寫、評、教工作達二十年,擅長發掘繁雜時事問題背後的故事,並把過多的好奇投入到中國近代史研究中,現爲自由撰稿人。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